图片 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的思考_篮球滚球官网|app下载**

篮球滚球官网|app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发展战略 > >

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的思考

来源::未知 | 作者:篮球滚球官网|app下载** | 本文已影响

对于民族地区集群发展的研究,当前大多只是停留在发展集群对民族地区具有必要性这一认识层面,而对如何促进其产生、成长和发展却难以展开深入的研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问题一是在于企业的雷同性很强,差异性很弱;二是在于企业的一体化程度高,而专业化低;三是外部环境较差。
  
  一、民族地区产业集群政策的误区分析
  
  (一)“企业聚集”等于“产业集群”
  在民族地区县域工业园区,地方政府本来想培育产业集群,但由于招商引资的需要,结果将毫无关联的企业放在工业园内,只完成了“企业聚集”,而没有实现企业集群,风险很大。在民族地区,招商引资的风头很盛,但缺乏企业甄别机制,因此工业园的绩效很差。而政府发展经济的目标与手段就是多招商,能招到什么都行,还没有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与链式招商的理念。这些地方的工业园区,是企业“赶集”,而不是企业“排队”。另外,多数地方的“圈地”而虚报投资额、不上项目,一是为了骗出口退税,二是今后的土地寻租,而地方领导知道,睁一眼闭一只眼,私利和公利都有。产业集群这个“真经 ”被有些地方领导“念歪了”。有的地方急不可耐地开辟工业园区,把毫无相连的企业一起赶到“圈”里去。可这只能解决企业在空间布局上集中,却不能解决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有的地方由集中办企业转向集中做产业,但企业聚集却难以实现产业集群,“道不同,不相为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合群的,相邻为壑;有的地方只关注产业本身,不重视为企业与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条件、中介服务体系、法律法规及政策服务、金融配套、人才支持等软硬件服务;有的地方甚至不顾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状况、技术水平、人文环境,硬搞产业“成龙配套”,又出现“大而全”、“小而全”,这将后患无穷!民族地区的政府想到实现跨越式发展,可能要好好学习集群理论与方法并努力实践之。
  
  (二)忽视本地企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理论的精髓是依靠内力发展区域经济,而开发区的理念是依赖外部力量。其实民族地区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培养本地力量(造血)的问题,关键是本地企业的发展,而且是不能靠一夜致富的。当然,民族地区如何开放,利用外部力量也是重要的。我认为地方政府的行为可能受当地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在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受上级政府和基层企业及居民的压力影响,主要是上级政府的满意度的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上级政府的满意度又来自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在发达地区,由于企业很多,地方政府能从企业经营中获取的收益(包括制度收益)较大,所以有为企业发展提供种种服务的激励,只要企业发展好了,地方政府的业绩也就有保障,上级也就满意了。而民族地区由于企业少,政府再怎么重视也很难有较大的业绩,为了获取上级政府的满意,就只好从外部扩张来增加经济业绩,所以就会放弃对本地企业提供服务的行为选择,转而试图通过招商等经济扩张行为来扩大经济总量,取得上级政府的欢悦。在民族地区,许多政策都是针对外地企业,外资的,而本地企业的发展很难受到政府的重视,这是我们的制度有问题,主要是地方政府政绩评价制度问题很大。
  
  (三)“人造”集群
  现在集群经济培育是难点,实力、环境、时段、人脉等因素交叉,在民族地区,行政力量更能指导经济发展,甚至“人造”集群都可能发生。很多政府也在着手促进本地的产业集群。如花费投资去建设一些工业园等,他们往往都是把一些产品有联系的企业都圈在一个园区内。这样就完全忽视了产业集群真正的意义。并不是把有联系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而错误的认为都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就是产业集群。在我看来,真正的产业集群并不是人为的去划定的,而应该是企业们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里,逐步的集聚在一起,无形中形成一系列的前后相关的产业链条。就像一个企业在一个地方生产汽车,逐渐的就有了生产汽车零件的企业,生产汽车音响的企业,为汽车提供附加服务的企业等等。这样的一些企业集群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有汽车特色的产业集群。现在的政府越来越盲目跟风了,介绍“浙江现象”,就开始在本地着手开始自己地区的产业集群,这样做必须要考虑到本地区的一些自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地区引资能力,劳动力等等。
  集群的产生跟当地的资源禀赋,人文地理环境,还有机遇都是有关的,集群是偶然也是必然,不是集中了一些企业就是产业集群了,也不是想搞个集群它就是集群了。现实经济的运作中,政府始终是一支不可忽视但又是非常自相矛盾的力量。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民族地区,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政府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窃以为千万不要想培育增长极一样去对所谓的集群进行培育。
  
  二、民族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上的可行之路
  
  (一)是否具有集群经济存在之环境
  民族地区,必须调研是否有集群经济现象,如村庄、乡镇、县城,是否围绕某一产品、行业或与产品相关联的共生行业等从事经济活动,在民族地区它具有传代性、特色性,往往以手工业为主,家庭作坊为生产落脚点。集群经济是调研出来的,不是在书桌上写出来的,现在很多报纸、公文写的产业集群,其实不是真正的产业集群。没有产业集群经济现象,不要硬吹,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吹牛。个人觉得产业集群的产生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具备如企业家资源,创业网络,产业传统等特定的资源禀赋,没有这些,仅仅凭政府的一些园区规划就能产生集群,那么政府似乎有点万能了。因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多以产业的聚集或集群表现出来,如果政府一方能够达到这结果,实在应该先把发改委这个部门做大。当然如果政府以集群的思维去发展区域产业,如改善投资环境,降低创业的制度成本倒也无可厚非。
  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在于牵头规划、服务支持等方面,而产业能否形成聚集,靠的是市场规律。集群中企业之间形成供应链、销售链需要一个长期的重复博弈过程,指望在短期内创立和发展产业集群,立竿见影,是不现实的。企业和区域是否要发展产业集群,要以效率和效益为标杆。

(二)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指导产业集群规划
  民族地区集群存在,也可以培育或规划,主要看政府如何宣传、引导,在民族地区,行政力量有时候大于经济力量。如何以产业集群理念来改造或提升民族地区当前的产业基地(产业区、工业园区等等)建设,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政府的作用(当然政府作用也不仅仅局限在编规划,在其他方面也有大有作为)。但是有一点,那就是规划应该做些什么,规划不是进行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和探讨。虽然规划中也必须要体现科学和理论,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切实的发展。现在在各地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要脱离本地实际情况来做,比如说产业集群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产生产业集群的基础,那就不要在这上面费尽心思。一个好的规划,不是求全,不是好看,而是要针对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实际提出有效的设想。
  
 (三)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首先,政府要考虑以产业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以更为完整、科学、可行的产业集群政策替代简单的产业布局安排。其次,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首要职能是创造基础条件,消除任何阻碍集群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因素。在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能是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创造优惠条件引导企业在具有优势的地点集聚,但要改变单纯依赖土地经营以及在提供优惠政策方面进行比拼厮杀的恶性竞争做法,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营造整体政策环境上面,包括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简化手续、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等。
  
  (四)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具体产业具体推进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与高科技产业集群特点是完全不相同的,各个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也是不同的。因此民族地区在发展经济时除了要遵循集群的一般规律外,要针对不同产业采取推进措施。
  
  (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严峻形势,用什么样的具体模式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要求纳入统一的框架中取得“共赢”,则是需要深入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同时在我国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的试点可以看到,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一种发展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
  循环经济的根本思想是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而单靠民族地区企业内部的循环是难以实现资源的彻底完全的循环利用。尽管在企业层次上,企业可以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物料使用量、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减排有毒物质、加强物质的循环、最大限度可持续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服务强度,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的企业生产规模小,被丢弃的资源多,很难产生在企业内部彻底推行清洁生产的动机。同时,由于民族地区生产技术能力和专业化的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使得很多资源很难在单个企业内部彻底消化。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一定地域的集中,即区域集群。
  “产业集群”是聚集经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产业集群表明在有意识引导本地相关主体,如企业、居民和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大量企业聚集在一起能够促进企业有效地信息交流,特别是面对面地交流。这些信息也包括促进废料再生利用的信息、清洁生产的技术信息、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等,这样可以使企业或潜在的创业者及时了解到相关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因而有利于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的发展。另外,在特定地域内多数企业集中,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原料,建立工业衍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这样,不仅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而且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必须以产业集群为空间组织形式,不能够走分散话的老路。有些地区乡镇企业分散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就是明证;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同时也必须走循环经济的道路。环境问题是有些传统产业集群的瓶颈,所以要运用循环经济的有些理念来发展集群,实现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民族地区的集群经济是存在的,但现在还难成气候。只有集群意识进入地方政府领导圈层,受其喜欢,民族地区集群经济才可能有大起色。
  
  【参考文献】
  [1]钱平凡.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2).
  [2]刘恒江,陈继祥.国外产业集群统计及我国的发展对策[J].统计研究,2004,(10).
  [3]鉴心.产业集群大军何以为帅[J].华东科技,2004,(9).


篮球滚球官网|app下载**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关于广西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

关于广西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

论文关键词: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生态城市的墓本内洒,从城市的经济、社...